2016年12月20日

從頭到腳,你只需要一罐保養品就好!(冬季篇)



馬上就是聖誕、跨年跟寒假過年的度假季節了,常常看到許多人到國外旅行,行李箱裡瓶瓶罐罐一大堆,又重又怕破,看了讓人眼球後空翻了好幾圈。因為重點是,你帶的保養品,很可能

根。本。不。夠。力!!!!!

歐美、中國大陸、日韓冬季天氣乾燥,加上室內都有暖氣,不僅臉跟嘴唇乾裂不舒服,腳跟、手肘、膝蓋也會出現乾燥脫屑的現象,還有你的頭髮,也會因為乾燥而毛躁,或者產生靜電。

這跟台灣溫暖潮濕的環境大不相同,雖然台灣許多專櫃、開架、網路有許多保濕功能的保養品,但是為了避免黏膩感,大多走清爽好吸收的路線,所以這些保養品到了國外,根本就等於沒擦一樣。所以到底要怎麼帶才可以減少行李重量,又能達到足夠保護力呢?

【背包客版】
如果你是一切以極簡為唯一標準原則的人,那種可以一罐從頭擦到腳的平價保養品(一罐不到100元),肯定是你的最愛。所以你要帶的是:

凡士林!


這個好物不能不推,尤其是甚麼都沒添加的白石蠟原版,因為石蠟在化學上來說是惰性物質,對什麼都不會起反應,所以適用於所有膚質,就算是已經受傷或是過敏的肌膚一樣可以使用。

凡士林除了洗澡後馬上塗在臉部、手腳等容易乾燥的部位,也可以當作護唇膏及保護髮尾預防毛躁的護髮油,真的是一罐從頭用到腳!除此之外,凡士林還有很多功用:

1.  卸妝:即使是難卸的睫毛膏或是防水眼線,塗上凡士林按摩一下,就能輕鬆卸掉,這下連卸妝棉都不用帶了,行李又可以少了一些重量。
2.  香膏:像是在噴香水之前先抹上一點凡士林,頓時就變成了香膏,味道可以更加持久;
3.  去角質:你大概會想,這麼油怎麼去角質?其實只要在嘴唇上塗上凡士林再加上砂糖,輕輕按摩唇部,就可以幫嘴唇去角質了!身體也可以,凡士林加上粗鹽,就能輕鬆去角質了;
4.  隔離:塗指甲油容易塗到旁邊的肉?染頭髮時總是不小心染到耳朵、臉部?先在邊緣塗上凡士林,塗完染完後再把凡士林擦掉就好了,超簡單!

【小資版】

另外一個一樣好用的,就是馬油了。拜許多哈日哈韓族所賜,在台灣就能買到便宜又好用的純馬油,就寢前使用馬油,以塗抹晚霜方式按摩皮膚,馬油會於夜間完全被肌膚吸收,補充肌膚水分,有創造美肌的作用。萬一不小心長了超級大痘痘,擠破後,馬上塗一點馬油,也可以達到保護避免感染的效果。

另外,染燙過的頭髮比較脆弱容易斷裂,到了乾燥的北歐之後容易變本加厲,利用馬油按摩頭皮跟髮絲,會有所幫助。

此外,我的機師朋友還提供另一項秘密武器:

橄欖油!

對,就是那個你拿來沾麵包吃的橄欖油。



長時間的飛行,機艙內的乾燥程度跟北歐不相上下,男生又不像女孩子喜歡身上帶一堆保養品,品質好的100%初榨純橄欖油裝在小瓶子內,拿來保養全身超棒!同樣可以拿來卸妝、保濕、護髮,用不完還可以拿來配麵包吃,簡直是內用外服皆可的天然好物!

我自己則是推薦連天后瑪丹娜也在用的埃及霜,只要看看背面成分標示,就會發現全都是看得懂的成分:橄欖油、蜂蠟、蜂蜜、花粉、蜂王乳、蜂膠,完全沒有任何看不懂的化學添加。



這罐在台灣用會有一點太過油膩,但是拿到挪威實在剛剛好!只要一點點份量用掌心溫熱到液狀再塗抹即可,塗在髮尾、嘴唇(比我用其他的護唇膏都好用)、過敏小紅點處、龜裂粗糙的腳跟、受傷的疤痕,也是一罐可以從頭用到腳,號稱是「窮人版的海洋拉娜」的超級好物。

【進階版】
如果你是嗅覺系的,之前的無香料保養品實在用得不夠開心,少了一點幸福感,接下來這兩種可以試試。


之前在巴黎買了Nuxe的全效晶亮護理油,因為是用噴的,比較好控制出量,味道是標準法國味(就是那種帶有一點脂粉味的老式香水)。這款強調全植物性成分(素食者最愛),感覺不會太黏膩厚重,直接噴在頭髮跟肌膚上,還可以省去香水了。

另外一款是我最近超愛用的德國Bio-Oil,這個在孕婦界超紅,據說對於預防及淡化妊娠紋相當有效,雖然我們不是孕婦,但是隨著體重直線上升(已哭),也是要預防肥胖紋的(是不是)!


此外,這款Bio-Oil的香氣比較像天然精油的花草香,聞起來相當乾淨清爽,可以當作按摩油跟泡澡油,也可以塗在指緣,減少肉刺產生,敷面膜前記得先塗一層,可以幫助加強吸收。


下次出國,不要再帶這麼多保養品惹!

2016年10月4日

[微遊上海] 現代上海。浦東的滄海桑田。

我娘20多年前到上海時,她記憶中的浦東,不過就是一堆矮房子,沒有甚麼意思,那時的浦東,才正被中國政府設定為重點發展的經濟新區。看著那一片矮房,沒有人能夠想像,20年後的浦東,尤其是陸家嘴一帶,竟然成為現代上海的印象代表。


(照片來源http://wap.ifeng.com/house/sharenews.f?aid=103160667&mid= )

19911119日,上海第一座雙塔雙索斜拉橋--南浦大橋建成,並於121日正式通車,從此結束了浦東不通橋的歷史;199551日,高468公尺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正式開播。東方明珠塔,正是改變上海城市天際線輪廓的主要里程碑,現在,更成了上海地標。

東方明珠的名字與造型概念,來自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中最有名的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由三個相距7公尺,呈品字形排列的圓筒體,以及和三個與地面成60度角,直徑達7公尺的斜撐構成主體,期間排列貫穿了11個大小不等的球體。

而建築中最吸睛的,就是分下、中、上的三大球體空間。最下面、也是最大的球體,位於100公尺的高空,主要為觀光平台與娛樂設施。中球體在263公尺設有觀光樓層開放給遊客參觀,後來又在較低的259公尺處,設置環形玻璃觀光通道,稱之為「懸空觀光廊」。

最上面的小球體是太空艙,如果空氣能見度夠,可以遠眺長江口、崇明島,甚至是遠郊的佘山。

東方明珠塔。旁邊是迪士尼鐘樓

雖然這些年浦東又不斷興建了更多更高的建築,包括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等,東方明珠塔卻依然以其獨特的造型與多功能的觀光設施,吸引眾多遊客的目光。

就以中間球體的來說,我們先到了263公尺的觀光層,以鳥瞰的方式來欣賞整個上海。我們運氣不錯,當天天氣晴朗,陽光照射在黃浦江上,波光粼粼,大大小小來往船隻穿梭,立刻就能感受到黃浦江充滿生命力的一面。角度一轉,就像快速穿越時空,眼前馬上出現一棟棟摩天大樓,如身臨現代都市叢林中,提醒我們浦東這20年來的發展成果。






但往樓下走到「懸空觀光廊」,才發現遊客原來全黏在這兒了。完全透明的玻璃地板,可以透過地面和外牆俯視黃浦江和陸家嘴地區的風貌。行走於其中,需要挑戰自己對於高度的勇氣,尤其是有懼高症的我,一開始根本連踏出去的第一步都不敢,但是看到一對台灣來的老夫妻竟然就大方地站在上面拍照,還擺出鐵達尼號傑克與蘿絲的招牌動作,不禁也鼓起勇氣,和旅伴們一同踩在玻璃地板上留影紀念。





 搭乘電梯來到最下面、最大的球體,這裡居然是遊樂場! 結合最流行的VR與雲霄飛車的概念。此外,也有一般大台電動等遊樂設施,不過我們仍然對戶外的美景更有興趣。此時已近黃昏,在這裡欣賞夕陽西下,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感受。



最後回到地面樓層,這裡除了有可口可樂餐廳外,如果想更了解上海城市的發展與歷史,旁邊的陳列館相當值得進去一遊,租用一台解說機,裡面自動就會感應你所在的位置,介紹早期上海人的生活型態與文化。從古早傳統的生意店家,到租界時期受外國影響的改變,曾有的燈紅酒綠,在這裡都能略窺一斑。


溫馨提醒: 吸菸/ 吸食鴉片 有礙健康
 當然,也有那些頹靡的一面。樓上女子按摩浴室,樓下就是醫院診所,恩客尋花問柳、煙花女子的生活,全都不言而喻;清朝富家弟子躺在長椅上抽著鴉片的萎靡容貌,提醒了我們那些在繁榮熱絡的景象背後,也隨之而來人性醜陋的那一部分



 離開時,天色已暗。光是一座東方明珠塔,我們竟然就能耗了這麼久時間仍流連忘返,直說還有很多沒有看到,看著遊客對於這裡的高黏著度,不禁也想起我們自己的地標,為什麼都只想到跟購物shopping結合呢? 可不可以也有其他更不同、更能認識這個城市的方式?



2016年9月30日

[微遊上海] 夜。上海。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 樂聲響 歌舞昇平

只見她 笑臉迎 誰知她內心苦悶
夜生活 都為了 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倦眼惺忪
大家歸去 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 新天地 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著 夜生活 如夢初醒

作曲/陳歌辛
作詞/范煙橋
演唱/周璇

這十年來,上海已經不知道來了幾趟,但黃浦江兩岸那華麗璀璨的夜景,總是讓人忍不住再走上一回。無論是在外灘這邊,漫步在萬國博覽建築群旁的步道上,幻想著20年代的老上海歌舞昇平的模樣,還是在浦東陸家嘴那頭坐在Paulaner戶外座位,點杯沁涼的德國啤酒(溫馨提醒:未成年請勿飲酒),感受現代摩登的氛圍,這個跨越古今與中外的混血城市,有著自成一格的絢爛。在夕陽西下後,彷彿,布幕才剛拉起,一場華美的秀正要開始

有了河流貫穿的城市,似乎就是多了點故事與靈魂。

就像泰晤士河之於倫敦、塞納河之於巴黎,被稱為「上海的母親河」的黃浦江,承載了這個城市的用水、交通等功能,讓上海從一介小漁村,不斷茁壯成長,養成近3000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而這條最後可流向海洋的長江支流,更因為其對外的開放性,而形成比起倫敦、巴黎,更具有海派性格的城市文化。

我常說,如果你是第一次造訪新的城市,搭船遊河絕對是標準「懶人包」的選擇。用最輕鬆的方式,先把重要景點快速瀏覽一遍,對整個地理環境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然後再來慢慢決定想去哪裡深訪。

上海也是。


黃浦江搭船來回約40分鐘左右的時間,只須舒舒服服地坐在船裡,或著在甲板上吹著徐徐晚風,就能好好地欣賞浦東浦西不同的美,將黃浦江兩岸的重要建築一網打盡,不必擔心多到避不掉的遊客擋住你的鏡頭,或者在外灘走路腿痠到只想直接殺去腳底按摩,而無心體會。

船從浦東陸家嘴這裡啟航,最先引起眾人目光的,當然是獨特造型的東方明珠塔、像開瓶器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以及呈扭轉狀的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90年代後,浦東的快速開發,讓這塊原本被上海人嫌「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地區,搖身一變成為全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爭相蓋建的高樓,完全改變了上海的天際線,反倒成了上海最具特色的地標,更讓黃浦江從城市邊緣的進出口,變成了貫穿都市的中心區域。


除了兩岸五彩繽紛的建築燈光,更吸引我的,其實是同樣在河面上行駛的其他船隻。因為除了觀光遊船,你還可以看到運砂運木頭的船、軍船、郵輪大大小小的船隻來往穿梭,讓人真真實實地感受到黃浦江充滿生活感的一面。


之前比較少前往的虹口區星外灘,也在遊船時得以一覽風光。這裡規劃成國際客運中心,因此可以看到中大型郵輪停泊岸邊。而充滿現代感的建築,特別強調綠建築設計,未來包括遊艇、水上飛機等,都會在黃浦江上出現,不禁也讓人對於未來的上海,充滿憧憬。


船掉頭轉回外灘,也拉回舊上海的記憶。

外灘路上坐擁二十多幢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築,有折衷主義的,也有文藝復興式的,還有早期現代式的,故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自上海開埠後,外灘就有「東方華爾街」的地位。不過在1843年以前,這裡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1844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後,英國人利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並開設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到後來各家銀行及領事館設立,在這段租界時期,外灘從此不再只是江邊泥灘,成了最著名的十里洋場,避開了清末民初的混亂,上海相對較為穩定,1920年代更是上海最繁榮時期。

綠色金字塔屋頂的,就是聞名的和平飯店北樓,裡面的九國特色套房房間的建築風格,來自9個不同國家,是飯店的一大特色。此外,和平飯店的爵士酒吧也是上海最負盛名的,每晚都會演奏三、四十年代歐美爵士曲目,在音樂的流洩中,彷彿又回到那個人人精心打扮的夜上海黃金年代,「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正是最佳寫照。


而接著有著顯眼鐘樓的外灘13號,是現在的上海海關。這個海關大鐘,是因為當時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鐘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鐘樓敲點為準,所以要高、要大、讓船隻可以遠遠就看見。當然,至今也依然是外灘最容易辨識的建築之一。

隔壁的外灘12號,現為匯豐銀行大樓,則是外灘占地最大、門面最廣的建築。當年建成時,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間,最講究的建築」。每年跨年的4D燈光秀,就是在這兩棟建築間舉辦。


船隻慢慢駛回浦東,隨著航程結束,心中對於上海有了初略的輪廓。


你喜歡老上海?還是現代上海?或是未來上海?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了。

2016年8月4日

Perfect.

突然,想起男人提到那個他曾交往過的女孩,「She is too perfect.」

這是他跟她交往的原因,也是離開她的原因。

他說,她太好、太完美,好到讓他覺得自己很糟糕,而且好到讓他覺得,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做出傷透她的心的事。


2016年7月20日

轉機時間多久比較好?

飛歐洲,除了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及巴黎這些大城市有直飛航班外,其他城市都會遇到轉機的機會,不少朋友在買機票時,往往只看了價格很漂亮,起飛時間與降落時間很合適,但疏忽了中間轉機時間。轉機時間太短很刺激,可能心臟功能要很好;太長又好無聊,不知道在機場裡該幹甚麼...
 
一般來說,轉機時間至少在2-3小時是最輕鬆自在的,怎麼說呢?
 
因為飛機若準時抵達後,大概還要等一下空橋接好、機師空服該有的檢查程序完成、然後頭等商務艙客人先下機等等,真正離開機艙進入航廈,就花上十分鐘了。遇到某些極大的機場,下機後到入境航廈可能還要搭個shuttle bus,像我在多倫多機場,下飛機後還要坐15分鐘巴士才會到達入境航廈,這時候去上個廁所,研究一下,下一班航班的登機門在哪裡,然後如果沒有登機證的還要去轉機櫃檯辦手續,再過個安檢,大概還能稍稍喘口氣,在起飛前半小時抵達登機門。如果是轉機時間三個小時,大概還可以稍微逛一下免稅店但不會拖太久。

因為轉機可以很簡單,也可能很複雜,所以這就會影響到轉機時間應該要保留多長。
 
像是同聯盟航空公司,行李已經直掛、所有登機證都已經在台北出發時通通都給你了,那麼轉機時就只要過個安檢,找到下一個航班的登機門就好,其實,只要飛機準時抵達,轉機一個多鐘頭也足夠;不過如果是入境歐盟申根轉機(例如先飛阿姆斯特丹,然後轉飛奧斯陸),或是北美轉機(例如先飛洛杉磯、再轉邁阿密),那就要多留一點時間,因為還要加上入境驗證照的時間。
 
至於不同航空公司、甚至不同訂位代碼的轉機,那就可能還要出關領行李再重新check in託運入關,時間三小時其實可能都只能剛剛好而已。
 
咦~我剛剛提到轉機只要一個鐘頭就夠?
但是!!!
人生就是充滿了不確定與意外啊!!!
 
如果...桃園機場淹水延誤一小時起飛呢?如果在有三百多個登機門的杜拜機場,你在一百多號登機門下機,下一班飛機在三百多號登機門呢?如果剛好遇到前面有超大團,排隊排超久呢?如果遇上空中交通流量管制,飛機要排隊等降落延誤了半小時呢?(這個很常見)那轉機一個小時還夠不夠用?

至於轉機時間如果太長,可以利用信用卡優惠進入貴賓室裡盥洗休息、參加航空公司安排的過境市區旅遊、甚至入住機場飯店、或是善加利用機場本身設備等,讓自己來趟超短小旅行也不錯。

所以,如果你的自助旅行經驗還不是很豐富、如果你的應變能力還沒有很強、與其在機場裡狂奔,然後跟航空公司櫃台拍桌大罵壞了心情,不如挑選轉機時間更充裕的航班,讓任何意外都能有緩衝時間,而變得比較順利。

2016年6月1日

MUME主廚Richie 談北歐美食餐廳精選

從Noma到AMASS、Frantzén、Relæ與Studio

Text/ 馬機

收錄於2016年 6月號SENSE好感雜誌


雖然2004年的「北歐廚房宣言」,開啟了這個旨在重新找回北歐在地味覺的復興運動,但直至2010年Noma首度被評選為世界第一餐廳後,全世界才像大夢初醒般,終於看見北歐。隨著新北歐料理在全球引領風潮,Noma這隻領頭羊起了磁吸效應,一方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來到這裡大展身手,另一方面受到Noma洗禮與啟發的主廚們,也紛紛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樣從Noma出身的MUME主廚Richie,跟我們分享這個後Noma時代,北歐美食餐廳開枝散葉的新趨向。


從Noma出身,同時也剛好經歷過Noma從連續3年拿到世界第一的高峰,掉入食安風暴的低潮,以及後來在Nordic Food Lab的磨練,現在在台北擁有自己餐廳MUME的主廚Richie,提到那段在丹麥的日子,依然覺得是讓他整個廚藝生涯,提升到更高層次與境界的重要關鍵。


Noma 新北歐料理的代名詞

從名字Noma來自丹麥文Nordisk Mad(北歐食物)就知道,餐廳的成立,就是要拯救過去被視為料理沙漠的北歐,重新找回人們的味覺,以及當地風土食材的美好,正如當初 NOMA 第一本菜單上所言:『透過這間餐廳,我們希望重建北歐料理,讓它的出眾口味與個性能擁抱北極圈,點亮全世界。』


因為主廚René Redzepi認為,食材才是主角,每一道料理必須跟氣候緊密連動,唯有採用在地,而且與氣候及風土最合宜的食材,才能創造出唯有在此時、此地才能品嘗得到的料理。而北歐夏季長晝、冬季長夜的特殊氣候與環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發揮創意、同時不斷挖掘出更多食材,就成了相當重要的課題。尤其在法國料理精雕細琢的古典味,以及西班牙分子料理的高科技感之後,北歐料理返璞歸真,吃出自然脈動的特色,以及背後所肩負起環保、永續概念的社會責任,甚至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生態圈,已經讓Noma不只是一間供應美食的餐廳而已了,而是帶動改變全球飲食觀念的鬥士。


所以在Noma,你可以喝到蕪菁汁、吃到烘焙過的乾苔癬,甚至是丹麥螞蟻!每一道菜都是團隊絞盡腦汁的創意成果,在有趣與美味之餘,當然還有帶領你認識北歐在地風土的重要任務。因此Richie認為,不僅Noma遵循在地食材的使用,全球的主廚也都應該擁有同樣的使命,讓料理本身,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


當然,就像一個會依照大環境的變化而自由成長的有機體,在Noma發展超過十年後,隨著新北歐料理聲勢愈趨壯大,Noma本身也經歷了大起大落及東山再起,在傳出Noma可能會在2016年底休業的消息後,後Noma時代會是什麼樣的發展?或許我們能從其他餐廳裡嗅出一些端倪。


Noma
Strandgade 93, 1401 København K, Danmark
+45 32 96 32 97
www.noma.dk

Amass 敞開廚房共享食材不藏私

被冠上「傳說中的新Noma」,來自加州聖地牙哥的主廚Matt Orlando有著漂亮的經歷:米其林三星的Per Se與The Fat Duck,與全球最佳餐廳Noma,2013年留在哥本哈根開的Amass,一開幕就擁有極高人氣與評價,很快就被媒體譽為來到哥本哈根必吃餐廳之一,連Noma主廚René也大力推薦。


當然,這裡開放參觀的廚房、自己的小花園,甚至食材在哪裡買的,都完全毫不藏私的分享觀念,很明顯是受到Noma的影響,Matt也不諱言,比起紐約大家互相競爭的氛圍,他更喜歡哥本哈根這裡互助共享的感覺。


而追求食物本質的風味,是這裡的特色之一,像是主廚喜歡將食材風乾後,再用原汁還原,讓食材本身味道更為濃郁強烈;或是將幾十片雞皮疊在一起先急速冷凍再小火慢熬數小時,最後才烤到酥脆,都能讓無論再怎麼普通的食材,變成令人驚豔的美食。


不過若說Amass是新北歐料理,主廚可能會不以為然。他認為,在地食材、野外採集的概念在世界各地到處都看得到,只是北歐以前沒有這樣做而已。而在充滿不同文化的加州長大的Matt,也讓他在運用食材上添加更多不同元素,讓料理變化更為豐富。


Amass
Refshalevej 153, 1432 København, Danmark
+45 43 58 43 30
www.amassrestaurant.com

Frantzén 世上最會做菜的足球員

不僅在丹麥,這股美食風潮當然也吹到了瑞典,而這間Frantzén,就是Richie認為最有可能成為瑞典第一家拿到米其林三星的餐廳(目前為米其林二星)。位在老城區離Gamla Stan地鐵站不遠,不甚起眼的外表裡,不僅餐點極為精緻細膩,連主廚的背景也相當有意思。


主廚Björn Frantzén原本是足球員,因傷告別球壇後開始學習烹飪,廚藝學校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軍隊裡的廚房,但抗高壓的能力,讓他後來進入不少知名餐廳,包括瑞典第一間米其林二星餐廳的Edsbacka krog,以及蔬菜教父Alain Passard的L’Arpège,成為現代法餐軍團成員之一。


顧名思義,這裡的蔬菜料理沒話說,一道菜用上40種蔬菜不稀奇,全部來自於餐廳自己菜園裡種出來的食材;而來自挪威的扇貝,吃得到天然的海味。Björn將北歐當地食材,融入Passard學派的法餐技術,創造出獨特清新純淨的風格,同時也發揚了當地農產品特色,打造出具有概念前瞻性的新派瑞典料理。


Frantzén
Lilla Nygatan 21, 111 28 Stockholm, Sweden
+46 8 20 85 80
www.restaurantfrantzen.com

Relæ 直爽不矯飾的美食體驗

如果你不喜歡那種假掰造作的Fine dining用餐環境,但對食物美味的要求依然很高,Richie講了一個名字:Relæ。同樣也是Noma出身的主廚Christian Puglisi,離開Noma後便開設了Relæ,然後在對面開了小酒館Manfreds,接著又開了披薩店Bæst及烘焙坊Mirabelle。聽起來就平民多了些,是吧?即使身為這一系列裡最高級的餐廳,走進Relæ,這極為簡單的環境還是會讓你遲疑了一下,可能台北街頭隨便一間比較像樣的西餐廳裝潢,都比它還來得繁瑣豪華。


但老饕們就是愛這一味。你知道你不是花錢來吃裝潢的。相較於Noma繁複的菜式組合,Relæ的餐點,每一道所用的食材不超過3種,連擺盤也看似隨意,簡單中將食材玩到極致,讓每位客人回歸到「實實在在地享受美食」這個最原始的主張,才是Relæ的精神。


至此,你也開始不再將新北歐料理套在這樣的餐廳上了。西西里島出生的主廚Christian,雖然仍讓顧客體驗到北歐食材的真實滋味,但也用了Noma裡絕對不會看到的家鄉橄欖油、檸檬這些調味,與其說是叛逆,不如說是「管它的規矩,好吃才是王道」呢。


Relæ
Jægersborggade 41, 2200 København, Danmark
+45 36 96 66 09
www.restaurant-relae.dk

Studio 美食主義的新標準

位在港口邊,曾經是港灣海關的老建築,搖身一變成為三間餐廳與一間爵士俱樂部的複合式餐飲計畫區,是由Noma另一創辦人Claus Meyer的點子。其中由前Noma主廚Torsten Vildgaard所主持的Studio,雖然Torsten在Noma待了8年,但Studio的菜色倒更像是從丹麥看世界的混血料理,這跟建築本身曾是國際貿易往來港口重要樞紐的地位,餐廳本身設計也完美融合了歷史感與現代感的概念,不謀而合。


骨子裡保留了丹麥對於大自然清新與鮮美的追求,但無論是調味料的使用、與擺盤的設計,更顯得無拘無束。Richie說,Studio的料理,可以看到身為法國人的Torsten,將法式的細膩浪漫,用北歐在地的花卉、香料與蔬菜,悄悄藏在一道道可愛的料理中。如果說Amass告訴我們的是簡約節制的美德,那麼Studio肯定是追求味蕾與嗅覺誘人交纏的浪漫情懷。

Studio
Havnegade 44, 1058 København K, Danmark
+45 72 14 88 08
thestandardcph.dk/da/studio


推薦主廚PROFILE
Richie Lin 林泉
1980年香港出生,在加拿大長大。大學畢業後赴澳洲雪梨藍帶廚藝學校學廚,
曾於澳洲第一餐廳Quay、全球最佳餐廳Noma、北歐料理實驗室Nordic Food Lab
工作,2014年底在台北創業開設MUME餐廳。

2016年3月31日

躺下來吧。


有多久,沒有躺在樹下,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天空?
新宿御苑就像東京的中央公園,在繁忙的新宿地區裡,擁有這麼大的綠色空間,實在是逃離喧囂的最好去處。
我去的那天,遊客雖多,但沒有家長大聲吼著孩子不要亂跑,沒有瘋狂大笑的年輕學子,或者成群吵鬧的觀光團體,整體環境是如此悠閒愜意。迎面吹來的風仍然稍顯冷冽,但陽光照得全身暖暖的,我找了一株有著怪異彎曲樹枝的樹下,忍不住躺了下來,讓陽光穿過略為光禿的樹梢灑落一身,好好享受這難得的,屬於一個人的寧靜。

2016年2月29日

[看電影] 《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單身有罪 vs. 去死去死團 你選哪一邊?


我們活在一個無論是有伴侶還是單身,都歧視他族的世界,困在自以為是的思維裡不知變通。
 
然而到底我們為了甚麼而找伴 / 單身?
 
電影裡要找到另一半的條件,是自己跟對方必須有相同的特質。男主角為了不想變成動物而假裝自己的殘酷,好勾搭上冷血女成為couple住進豪華雙人房內,然而在冷血女虐殺了男主角哥哥後,男主角體認到兩人畢竟是不同特質的人,而殺了冷血女,逃往單身者遊民營裡。


在單身營裡女主角對男主角一見鍾情,在彼此的互動中雙方的愛苗滋長,但男主角卻認定那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特質--兩人都有近視,而且深信只有這樣才是真愛,所以當女主角的雙眼被營主刻意弄瞎後,男主角才開始注意到兩人其他不同之處:血型不同、喜愛的水果不同、會的語言不同...男主角起先努力試圖維持這段感情,為了完成兩人可以在一起的夢想,帶著女主角逃出營地,甚至在途中的餐廳休息時,決定也弄瞎自己雙眼來讓自己跟女主角相配,然而當他將刀子準備刺進雙眼時...


瞎了的女主角獨自坐在餐廳裡,等著男主角刺瞎雙眼後,可以和她一起回到城市過著幸福快樂的眷侶日子,只是滿滿一杯水都喝完了,她依舊繼續等著。
 
你以為的愛,是否真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