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馬機
在世運開幕典禮上,造成轟動的電音三太子,誰是華麗衣裳背後的默默推手?配稀飯好好吃的鹹鴨蛋,又是怎麼製作的?溫暖的冬季週末,來到淳樸的嘉義朴子,透過DIY活動,親自體驗台灣傳統文化。
嘉義朴子是過去全國四大刺繡重鎮之一,台灣早期的婦女衣飾以及鞋帽,幾乎都是手工裁製和刺繡。全省許多嫁娶衣物,如枕頭套、門簾、被單、肚兜等,大多來自朴子。同時朴子還保留了完整的棋盤式三合院村落,保留傳統不遺餘力。因此,咱們就出發前往嘉義囉!
大家一開始,就被廟前製作槺榔掃把的婆婆們吸引過去。朴子市的德興社區數十年來,皆從事做掃把的手工業,做掃把之前,先將槺榔樹的葉子割下來,然後將葉子鋪在空地上,曬上約一天時間,便可開始製作。將曬乾的葉子從葉尾往兩旁撕下;其次將數片葉子綁成一束,再分別拿數片葉子綁緊,再將長的竹片插入掃帚頭,當把柄的支柱,並用稻草包住竹片,圍上鉛線綁緊;最後用釘刷把葉子刷細再修飾,掃把便大功告成。
曬乾的槺榔葉有著特殊的氣味,不怕蟲的蛀咬,也可以用來驅蟲。為了因應時代的變遷,社區開始將掃把做成小飾品販售,不僅保存了傳統產業,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項傳統技藝。
接著就要逛逛完整棋盤式三合院村落的德興社區。這裡的三合院全都座北朝南,由於每戶人家的格局及大小都一模一樣,剛嫁進來的媳婦,常常會迷路走錯家!原本這個三合院村落,隨著時代變遷漸漸凋零,好在當地社區大家一起動員,重新整修巷弄,並美化環境,現在已經成為社區之寶呢!
配稀飯最好吃的鹹鴨蛋是怎麼做成的呢?在文化之旅中,特別安排讓大小朋友親自將一顆顆鴨蛋裹上紅土,然後要慢慢等上25天,讓紅土裡的鹽分滲入蛋中,才可以洗淨煮熟,成為好吃的鹹鴨蛋。不少爸爸媽媽們,也都忍不住自己親手做了幾顆呢!
來到朴子,一定會看到朴子地標—水道頭,這曾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提供全市飲水源頭,成為全市民共同的精神指標,所以獲選成為【朴子市徽】。
刺繡一直是中國悠久的文化之一,須一針一線慢慢縫製而成。不過隨著印染技術進步,刺繡逐漸式微,所幸在嘉義朴子,還保存一間刺繡文化館,讓這項文化能繼續流傳下去。館內陳列出當年朴子在刺繡產業蓬勃發展時的榮景,並收集了許多精心製作、令人嘆為觀止的刺繡藝品,相當珍貴。
日頭炎炎,經過一上午的文化洗禮,大夥兒都肚子餓了,於是我們來到朴子第一市場,享用了當地最有名的虎兒油飯,這油飯又香又Q,可是清朝嘉慶皇帝都愛吃喔!另外超大size的春捲,裡面最特別的是還包了油麵,配上料多味鮮的綜合湯,也是當地有名小吃。吃不過癮的人,還會跑去買已有70年歷史,被當地人暱稱為「臭火燒麻糬」的點心。
(這裡挫冰4種料才25元!那台北為啥要賣45元?
最特別的,就是與已超過40年歷史的《神斧創意精品刺繡》合作,讓學員與家長們將穿上神袍的豆莢寶寶圖案,親自繡在手帕上。小朋友們看到平常出現在教材課本及打擊教室裡的音樂豆莢寶寶,竟然出現在神斧刺繡工廠中,變成了「電音三豆莢」,都感到又驚又喜,個個拿起針線,非常認真的縫了起來。
而《神斧》為了迎接近百位遠道而來的大小朋友們,也特別花了30個小時,訂製了一套給小朋友穿的財神爺服裝,讓參加的小朋友們,可以大玩台灣版的角色扮演,瞧他們可愛的模樣,惹得爸爸媽媽們搶著要一起拍照,沾沾好運氣!透過工作人員的解說,大家除了對於宗教習俗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瞭解,也實地學習到刺繡這項傳統手工技藝,讓這次朴子文化之旅,充滿了人文知性的藝術氣息。
【同場加映】人物側拍
當地解說員+可愛小朋友
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