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作息正常的人,每天不但就寢時間不同,睡眠時間長短更是往往有天壤之別,但最近卻發現,不論我要起床的時間是幾點,我總是會在手機鬧鐘響起的10分鐘前眼睛突然睜開,然後為了到底要不要繼續再睡而煩惱。
這真是件神奇的事,完全無法用慣性來解釋。但每天眼睛張開,腦子開始運作的第一件事竟就要做如此艱難的選擇,看來也有些辛苦。
我不是個作息正常的人,每天不但就寢時間不同,睡眠時間長短更是往往有天壤之別,但最近卻發現,不論我要起床的時間是幾點,我總是會在手機鬧鐘響起的10分鐘前眼睛突然睜開,然後為了到底要不要繼續再睡而煩惱。
這真是件神奇的事,完全無法用慣性來解釋。但每天眼睛張開,腦子開始運作的第一件事竟就要做如此艱難的選擇,看來也有些辛苦。
到哈瓦那的第一個禮拜,我的日子過得就像是個,well,標準的觀光客。
你知道的,就是那種總要去標準觀光景點朝拜一下,看看博物館,看看旅遊書上有拍照片的風景區,然後再用自己相機拍些到此一遊的紀念照片之類的行程。
第一站去了Capitolio。
買了門票,售票員看看我肩上背的相機,指指牆上說明跟我說拍照還要再買拍照券才行,於是就乖乖的又再為我的相機付了錢。後來我又去了好幾個Museo(博物館),也都是這樣的模式:人要買門票,相機要買拍照券,V8或DV則要買攝錄影券。
看起來雖然可能只是一塊兩塊錢,門票可能也只是個兩三塊錢,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逛了幾天下來,我突然發現,荷包裡的古巴外匯券金額急速下降中。自己左想右想,既沒有買紀念品,也沒有吃得多好,大部份時間都在走路也沒有花到什麼交通費用,但這些門票入場券,就這麼一點一點地蠶食鯨吞著我的錢包。
有種好像被某個金光黨騙了的感覺。
我的意思是,如果花了這些錢,進去可以參觀到琳琅滿目的展示,看到一些很有特色的東西,拍了很多照片出來,那也算值得。但是大多數的博物館給我的感覺卻是建築物本身比展示品來的精彩,像是想要比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還更宏偉的Capitolio、以巴黎迦尼葉歌劇院為藍圖,一度還曾為紙醉金迷casino的Gran Teatro、或是唯美巴洛克風格,中庭還有兩隻漂亮孔雀逛來逛去的市立博物館、更別說還有請到當時紐約Tiffany珠寶贊助施工,集國內外建築設計裝飾之大成的革命紀念博物館,完全可以展現古巴受殖民時期歐洲風格及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風格影響的特色。但是,掛著水晶吊燈的房間卻只擺了幾張黑色檀木桌椅?所謂的Museo de la musica就擺幾張破舊的平台鋼琴跟老式唱盤,再擺幾把不能演奏沒有弦的樂器在玻璃櫃裡?所謂的會議室竟然還有投影機跟白色布幕?
最可惡的是,進去之後很多房間還是關上門而且上了鎖的,這樣我們要參觀什麼?
此時,館內的工作人員就會走過來,好心地示意要你跟著他們,他們會拿著鑰匙特別開門讓你進去,用不標準的英文哇啦哇啦簡單介紹了一下這些房間原本是什麼用途的,然後讓你在裡頭晃一晃,拍一拍照片,然後又把你趕出來關上門鎖好,再帶你去下一個鎖上的房間。
最後非常理直氣壯地跟你索取一元小費。因為那些是「別人沒有的特別服務」。
一塊錢可以吃一個pizza耶。
另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很無奈的問題是,卡斯楚(對岸稱卡斯特羅)就在2004年10月,自己都還因為摔跤受傷,卻仍然拄著拐杖出來公開宣布自2004年11月8日起全面禁止美金在古巴境內流通。外國人一律必須使用外匯券(Cuban Peso Convertible簡稱CUC),以其他外幣(英鎊、歐元、加幣等)兌換外匯券的匯率與兌換美金相同,但是使用美金兌換外匯券必須繳交10%的手續費,也就是說美金兌換外匯券的匯率其實是1:0.833,非常不合理的奇怪規定。(註1)
(古巴外匯券)
最慘烈的部份是,在買東西時,我們所看到的價格,外國人要付外匯券,本地人則是付當地人民幣Peso(除非商店會特別標明只收外匯券)。所以去歌劇院看場舞蹈表演,外國人要付10元外匯券,本地人卻只要10塊Peso;就連吃個冰淇淋也要分外國人的區域跟本地人的區域。問題是,一塊錢外匯券可以換24塊Peso,這代表著外國人要花的錢是本地人的24倍!(註2)
這不是合法搶劫是什麼?
所以逼得我不得不開始想辦法勾搭當地人,想辦法混入人群中跟著排隊,只為了吃那5塊Peso的冰淇淋(外國人區要付大約1-1.5塊外匯券,是當地人的5-7倍)。唉。
註1:2005年4月9日起,CUC對美金匯率從原來1:1調漲8%至1:1.08。
註2:2005年3月18日起,1 CUC可兌換24 Peso。